最近几年,每年都有人说 ToB 业务火了,事实上是有这么几个事实
1、从 2015 年开始,企业服务成为了资本投资风口,B 轮以上的投资比例不断提升。
2、消费互联网增速放缓,越来越多的人力开始流向产业互联网。我国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很多产业、很多岗位、很多业务都需要数字化的帮助。
3、哪个行业最缺数字化,哪个行业最需要帮助,他们主动寻求改变的愿望就最强,这是 ToB 的现状。
4、疫情让很多人在家办公。这就导致了 PC 设备有增长。移动手机很多操作不方便,所以很多服务都是基于 PC 上使用的。这种环境反向促进了 ToB 企业的发展。
中国的 ToB 确实在快速发展,但另一个现实是,国外千亿美金级别的 ToB 公司有很多包括 adobe、Salesforce、Shopify、Zoom 等,而中国却没有一家市值千亿美金的 ToB 公司?市值最高的是金山办公,将近 2000 亿人民币的样子。第二、第三分别是用友网络 1078 亿,科大讯飞 1013 亿。
1、原来人力成本便宜,企业能享受人口生产红利。以前人力成本低,大家都觉得做数字化提升效率太麻烦。还不如多招几个人人工处理。
2、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。国外的 ToB 都是在传统 PC 时代发展的产物。而我国 PC 阶段发展时间并不长,信息化程度并不高。
1、毛利率。一般 ToB 产品的毛利率在 50%以上。
2、复购率。每年有多少客户复购。50%以上的复购?
3、续费金额。第一年花了 100,第二年是花了 50 还是 150?
这三个指标都大于 50%,就是一个非常好的 ToB 产品。
1、ToB 产品的使用者、决策者和买单者是三个人,ToC 产品使用者、决策者和买单者是一个人。
2、ToB 的决策周期非常长,越是大公司,你要搞定的人也越多。而 ToC 的决策基本就是个人或跟家里人商量一下。
3、ToB 的转化链路非常长,在推广 ToB 产品的时候更多是先提供试用版,用好了再升级服务。而 ToC 最好从看到到下单最好不要有任何障碍。
4、ToB 的服务周期也非常长。下单只是服务的开始。很多企业在开始使用工具后,都会提各种个性需求。不像 C 端更多是产品本身就能解决特定需求才会买。
5、ToB 是线性增长,没有网络密度。至少很难把工具的边界打开,让使用工具的公司相互之间产生联系。
钉钉现在在做的就是探索如何增加网络密度。钉钉对网络密度的定义是关系的丰富度乘以功能的丰富度。就是我和你之间,两个人之间或者两个公司之间,不能只有单一的关系,我们应该有更丰富的关系,丰富到关系类型就像一张网一样织在一起。所以大家看钉钉,它并不是简单的沟通、审批流,还有业务过程的这个连接,系统之间的协同,CRM 跟财务系统的协同。
另外钉钉还在探索,开放更多的接口权限,让更多的企业可以自己定制具体业务。并且想办法让两个公司之间打通数据,这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也打破了。